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- 学院新闻

经济日报刊发我院李长安教授文章《精心做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》


经济日报刊发我院李长安教授文章《精心做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》,全文如下:


精心做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

近日,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,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已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。这意味着酝酿多年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,对于保障地区养老金的安全,实现养老金可持续发展,具有重要意义。

从总量上看,我国的社保基金运行良好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,全国基本养老、失业、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4.78万亿元,总支出4.57万亿元,累计结余6.53万亿元,基金运行总体平稳。但由于各地财政能力不均衡,财政收支状况地区差异性较大,养老金给地方政府带来的压力有所不同。特别是对财政状况趋紧、收支存在缺口的地方来说,持续增长的养老金支出会给地方带来较大压力。

面对地区间养老金“苦乐不均”的现状,如何更加有效地保障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,确保养老制度能够可持续发展,值得深入思考。其中,提高养老金的统筹层次,充分发挥养老金在地区间的调剂作用,是一种可行方案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有关部门就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养老保险全省统筹的试点。经过努力,到2020年,各省份都实现了基金省级统收统支,解决了省内地区间基金负担不均衡的问题。

不过,仅靠省内调剂是不够的,省际之间也需要平衡。2018年7月1日,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正式出台,这也正式拉开了全国统筹的序幕。根据规定,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。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%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,上解比例从3%起步,逐步提高。养老金省级统筹为全国统筹准备了条件,中央调剂比例的持续上升也增强了全国统筹的实施力度。

应该说,实施养老金全国统筹制度后,在平衡地区差异、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方面,一定会发挥积极的作用。但也应清醒认识到,这种制度可能会带来一些新问题需要应对和解决。按照养老金全国统筹后的制度安排,将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分担机制,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不会减小,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。在此基础上,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将更加明确,各级政府的责任都将进一步压实。因此,如何保障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,对各级财政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是个考验。

在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正式实施的情况下,必须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原则。在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公平的前提下,须提高养老金效率。这就意味着,即便实现了养老金全国统筹,但各地依然必须努力发展本地经济,改善地方财政状况,确保养老金的征缴率,将努力实现本地养老金收支平衡作为缓解养老金压力的根本之道,坚决消除“等靠要”的想法。同时,拓展养老金投资渠道,加大国有资产补充养老金力度,增强养老金保值增值能力。总之,只有精心做好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篇大文章,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实现可持续发展,广大退休人员“老有所养”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。